听起来普普通通、土得不能再土的野生植物“沙棘”,如今广受国际市场欢迎。沙棘原浆、沙棘油、沙棘茶正在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沙棘是地球上最古老、最顽强的植物之一,也是宝贵的药食两用植物。经过2亿多年严酷的自然选择,沙棘以其超强的生命力作为极少数孑遗植物留存于世,被誉为植物界的“生命之王”。沙棘自然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伊朗、匈牙利、法国、德国、瑞典、荷兰、比利时、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以中国沙棘资源最为丰富。
中国的沙棘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沙棘品质最好的产地之一,这里是“世界屋脊”,是除了南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自然生态环境清洁,拥有6万ha(90万亩)野生沙棘群落——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野生沙棘林。冰雪凛冽、氧气稀薄、强紫外线、昼夜温差大,特殊的地理环境成就了青藏高原沙棘的优秀品质,不仅安全、无污染,而且高含油量,高营养素,高活性。
沙棘古今
藏医、蒙医、维医在古代就以沙棘医治各种疾病。藏医和蒙医用于“活血化瘀、化痰宽胸、补脾健胃,治跌打损伤、瘀肿、咳嗽痰多、呼吸困难、消化不良”。维吾尔族人用沙棘果治口舌生疮、发烧、烧伤以及放射引起的溃疡。1000多年前,沙棘产区的人们已经发现,经常食用沙棘果的当地居民身体健壮,很少生病;患有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食用沙棘果后不治而愈。在这些民族地区的传说中,沙棘成了灵丹妙药。
沙棘在希腊也极具传奇色彩。古希腊人很早也发现沙棘有很好的医疗作用。据说,在古希腊,即使是病得很严重或是受了伤的马,在沙棘林地放牧一段时间以后,便膘肥体壮,毛皮闪闪发光。原来是因为吃了沙棘叶子和果。沙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 ,在古希腊语里,它的含义是“闪光的马”。
20世纪以来,全世界多学科的科学家们对沙棘进行了持续的系列研究。研究成果表明:沙棘含多种维生素、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类黄酮等超过400种的营养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含有维生素A、C、B1、B2、K1,蛋白质、膳食纤维、番茄红素、类黄酮、脂肪酸、沙棘多糖、植物甾醇、萜类、叶酸等对人体健康有特殊价值的活性物质。沙棘是世界公认的“超级浆果”、“ VC之王”。日本、俄罗斯和美国还分别将其称作“长寿果”、“第二人参” 、“生命能源”。
按照中国传统医学理论,沙棘味酸,性温,入脾、胃、心和肺经,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散淤,主要有利肺、滋阴、升阳、养胃、健脾、护肝、活血、化瘀、美容养发等功效。现代临床试验表明,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心绞痛有效率超过90%。
沙棘原浆
研究表明,每100 g沙棘鲜果浆中的VC含量为1000 mg东北的沙棘原浆,是猕猴桃的2-5倍,山楂的70倍,番茄的80倍,葡萄的200倍。沙棘不仅是当之无愧的“ VC之王”,也是“营养出众而又全面、热量低而又利于健康”的天然食品,与藜麦、枸杞、蓝莓等并成为当今世界的“超级食物”。在这些超级食物中,沙棘最受追捧。
相比勾兑的沙棘果汁,沙棘原浆将沙棘果的营养物质全部保留,是浓稠的酸奶质地,甚至出现挂壁效果。口感顺滑细腻。沙棘原浆很酸。真正的原浆需要稀释,而市场上酸甜合口的标示为沙棘液或原浆的的产品一定不是真正的原浆。沙棘原浆一般以纯净水或矿泉水稀释10-20倍才会适口,加入天然的蜂蜜后,口感酸甜相宜更加完美。沙棘原浆与天然蜂蜜的组合,无论从味道还是健康的角度看,都是一对黄金搭档。
沙棘油
沙棘最有价值的是沙棘籽油,从小小的沙棘种子中提取,也叫沙棘果油,简称沙棘油。沙棘油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活性物质,这些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多酚、萜烯、生物碱和维生素E,具有抗疲劳、抗辐射、抗肿瘤、增强机体活力等功能,可保护、修复胃黏膜,增加肠道双歧杆菌,降减胆固醇,清洁血管壁,防治高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促进伤口愈合。沙棘油在航天医学领域广泛应用,用于防止宇宙射线、气温骤变、失重等太空环境对航天员带来的伤害。沙棘油既可以食用,也可外用,有天然植物“软黄金”之誉。
沙棘茶
沙棘全身都是宝,根、茎、叶、果等都可以入药或制茶,更多的是用沙棘果制作的果茶和沙棘叶制作的条索茶、颗粒茶。沙棘叶富含多糖、蛋白质、粗纤维、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嫩叶制作成的沙棘绿茶、沙棘红茶和复方沙棘养生茶,有一种独特的香。沙棘中SOD活性成分含量是人参的4倍东北的沙棘原浆,它可以阻断因体内物质过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用于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在我的茶友中,有几位对沙棘茶情有独钟,他们都是得益于沙棘茶对自己身体内脏的清洁作用。
沙棘,从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国际认可的“超级食物”,经历了历史的检验。沙棘,正如其学名 在古希腊语里的含义,在如今的国际健康产业中正在成为一匹黑马、一匹“闪光的马”。
(原文载于《北欧华人报》 北欧华人网,有改编。)
作者简介:孔四新,博士,主要从事中药和茶叶出口安全标准研究、国际中医药文化与茶文化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