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载入史册的年份,就在这一年,英国、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历经十三年苦心孤诣撰写的《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
而沙棘凭借在对抗自然变化过程中,形成的强大生命力,顽强地生存了下来。随着大陆板块的不断漂移,沙棘也在世界各地安家落户,蓬勃发展起来。
2300万年前,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迎头相撞,在这个过程中,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诞生了,被称为“地球屋脊”的青藏高原也同时出现,气候再次发生巨大的变化:庞大的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中国的西北地区终于成为了戈壁沙漠的干旱气候,生长在中国境内的沙棘不得不再次改变生存习性,逐渐适应了干燥寒冷温差巨大的自然条件。
持续时间长达100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不仅塑造了喜马拉雅山脉,同时出现的还有秦岭、吕梁山、太行山、横断山等等一大批名山大川。
逐渐沙漠化的西北区,黄沙遍地。每当冬天降临,狂暴的西北风裹挟着大量的黄沙,呼啸南下,在秦岭、吕梁山和太行山的阻挡下,黄沙逐渐降落堆积,最终形成了被称为“地球胃”的黄土高原,这一事件持续了整整80万年。
就在地球上其他地区的沙棘逐渐凋零的时候,生长在地球胃东部吕梁山的沙棘,开始了一系列惊人的演变。
据现代科学研究显示,在1000万年前,沙棘的果实可以长到冬枣般大小,而现在生长在吕梁山的野生沙棘只有黄豆般大小,如此巨大的体型变化,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
随着气候的巨大变化,中国西北地区的土壤逐渐变得贫瘠,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稀少,沙棘的生存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沙棘开始了一系列惊人的神奇变化。
1
首先,从乔木演变成灌木。
高大的乔木固然威风凛凛,但是却需要更多的养分来支撑,而西北地区贫瘠的土壤无法提供充足的养分,在这种环境下,低矮的灌木反而具有极大的优势,只需少量的养分就足以支撑起存活的条件,沙棘就这样从乔木变成了灌木。
1
其次,根系越来越发达。
众所周知,沙棘具有极好的防沙固沙能力,因此有“地上一把伞,地下一张毯”的说法。沙棘之所以能够防沙固沙,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发达的根系。虽然沙棘变成了灌木,但是贫瘠的土壤仍然难以维持生存,为了获得更多的养分,沙棘的根系开始向地下四周疯狂延展,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样子。
1
再次,营养成分越来越多
在严酷多变的自然条件下,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就必须在自然界获取充足的营养成分,而沙棘在生物大灭绝种诞生,又接连经历了三次生物大灭绝,在各种自然条件的洗礼下,沙棘也吸收了大量的营养成分,用来维持生存进化。
1
最后,果实越来越小。
众所周知,所有植物的果实,都是植物最精华的部分,因为它们承担了植物繁衍生息的重任。但是,果实越大,所需的养分越多,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高,真实自然条件的变化,生长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沙棘果实变得越来越小,小果沙棘最终出现。
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科学家对沙棘进行了一次科学而又系统的深入研究,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中的428种营养成分中,其中270多种都可以在各个时期的地层土壤中得以证实。
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了:沙棘之所以能够在地球上存活两亿多年,正是它在不断变化的自然条件下,为了生存繁衍而自我改变不断进化的结果。
沙棘的十大功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