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腊鱼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腌干水产品之一,其风味独特,广受青睐。高品质的腌腊鱼香味纯正、略带清香,在南方的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据报道,腌腊鱼香气成分包括醛、酮、醇、酯、呋喃、烷烃、含硫及含氮类物质等,主要源自脂类的氧化分解、蛋白质与糖类等的降解以及美拉德反应等。
浙江工业大学海洋学院 宁海县浙工大科学技术研究院的顾赛麒、唐锦晶、丁玉庭*等人以活杀、腌制后的草鱼为实验原料,经日晒4 d后制得腌腊鱼成品,研究传统日晒干制过程中腌腊鱼品质变化状况,揭示香气物质生成及其脂肪酸前体氧化降解规律,旨在为传统腌腊鱼加工企业完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1、日晒干制过程对腌腊鱼中菌落总数和TVB-N含量的影响
日晒0~3 d内,腌腊鱼块中菌落总数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上升。日晒4 d时,鱼块中菌落总数达最大值,为4.73(lg(CFU/g)),但与日晒3 d样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参照传统工艺,腌腊鱼需在室外连续晒制而成,刚腌制结束的鱼块中水分质量分数较高,为70.79%,十分适宜微生物的快速增殖。然而,在实际制作过程中,腌制后鱼块内部存在一定盐分,且环境温度较低(10 ℃左右),因而日晒0~3 d过程中,鱼块中菌落总数增长速率保持平稳,未呈现“指数型”快速增长。此外,随着日晒时间的进一步延长,腌腊鱼块内部水分质量分数不断降低、盐度持续升高,不利于微生物的进一步增殖,因此日晒4 d时鱼块中菌落总数与3 d时相比无显著性增长。
2、日晒干制过程对腌腊鱼中脂质氧化指标的影响
日晒干制过程中腌腊鱼块的AV始终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日晒4 d后,其由初始的8.51 mg/g上升至26.70 mg/g。AV可反映样品中游离脂肪酸总量,是衡量脂肪水解程度的指标。据报道,光照会激发脂肪酶的活性,从而加快脂肪的水解,增加游离脂肪酸含量,提升AV。
日晒0~3 d内,腌腊鱼块中POV显著升高,日晒3 d时,样品POV达到最大值,为0.69 g/100 g。这可能与微生物所产脂肪氧合酶介导的脂质酶促氧化反应有关。日晒0~3 d内,菌落总数不断增加,推测微生物所产的脂肪氧合酶数量也不断增多;另外,日晒0~3 d内腌腊鱼块中的AV不断增大,表明生成的游离脂肪酸也越多,其可作为脂质氢过氧化物的反应底物。上述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导致日晒0~3 d内腌腊鱼块中POV显著升高。
日晒0~3 d内,腌腊鱼块中的TBA值始终显著上升(P<0.05)。日晒4 d时,腌腊鱼块中的TBA值略有升高,为2.58 mg/kg,但与日晒3 d样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BA值是反映脂质氧化终产物MDA含量的指标,其值越高,表明脂肪酸氧化降解生成的小分子终产物越多。
3、日晒干制过程对腌腊鱼色泽指标的影响
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腌腊鱼块L*值不断下降,a*值和b*值不断升高,导致△E*值也不断升高。分析可能原因如下:在日晒干制过程中,腌腊鱼块水分质量分数逐渐降低,造成鱼肉脱水、收缩,肌纤维间距减小,使得鱼块颜色变暗,表现为L*值下降。与L*值变化趋势相反,a*值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不断升高,这可能与鱼肉中肌红蛋白的氧化有关。
4、日晒干制过程对腌腊鱼质构特性的影响
随着日晒时间的延长,腌腊鱼块硬度呈显著上升趋势,而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3 项指标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其中前两者下降趋势不显著(P>0.05)。参照传统制作工艺,腌腊鱼成品需在低温下连续晒制而成,在此过程中,鱼块内部水分质量分数不断下降,鱼体肌肉纤维收缩,组织结构变得紧密、肉质变硬,使得其自身硬度增加。
5、日晒干制前后腌腊鱼各类脂质成分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腌腊鱼样品中SFA的相对含量最低,MUFA次之,PUFA最高。值得注意的是,PUFA在磷脂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可能的原因是:磷脂分子两条疏水性尾链中通常由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PUFA构成。腌腊鱼成品中,不同脂质所含的SFA均以软脂酸(C16:0)和硬脂酸(C18:0)为主。与刚腌制结束的对照样品相比,日晒4 d的腌腊鱼成品中SFA相对含量显著升高,可能原因如下:SFA结构较为稳定,在日晒过程中不同脂质所含的UFA(MUFA和PUFA)均易发生氧化分解,从而导致了SFA相对含量的升高。
6、日晒干制前后腌腊鱼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采用整体材料吸附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从刚腌制结束鱼块(日晒0 d)和腌腊鱼日晒品(日晒4 d)中共检出了七大类70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所有挥发物中OAV大于1的气味活性物质有14 种,主要以醛类、醇类和杂环类为主,其中己醛、辛醛、壬醛、2-壬烯醛、癸醛、1-辛烯-3-醇和3-甲基-1H-吲哚7 种物质的OAV大于10,可认为其是传统腌腊鱼中主要的气味活性物质。腌腊鱼日晒品中挥发物总量与OAV总和分别为705.97 ng/g和252.88,分别是刚腌制结束鱼块(日晒0 d)的2.52 倍和1.61 倍,表明传统日晒工艺有利于腌腊鱼整体香气的形成。
结 论
腌腊鱼在传统日晒干制(0~4 d)过程中菌落总数和TVB-N含量均呈上升趋势,AV和TBA值不断增加,而POV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日晒干制过程中,腌腊鱼的色泽逐渐变暗,a*值和b*值增加,导致样品△E*值变大;同时,鱼肉的硬度和咀嚼性上升,弹性和内聚性下降,形成特有的“干香”风味。日晒4 d后,腌腊鱼不同脂质成分中PUFA下降量排序为:游离PUFA>磷脂PUFA>甘油三酯PUFA,降幅较大的PUFA种类为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DHA。从传统腌腊鱼日晒品中共检出了七大类70 种挥发物,确定了14 种气味活性物质。日晒4 d腌腊鱼成品中挥发物总量和OAV总和分别是对照组(日晒0 d)的2.52 倍和1.61 倍,表明传统日晒工艺有利于腌腊鱼整体香气的形成。
本文《腌腊鱼传统日晒干制过程中品质变化与香气形成》来源于《食品科学》2019年40卷17期36-44页,作者:顾赛麒,唐锦晶,周绪霞,郑皓铭,周洪鑫,丁玉庭。DOI:10.7506/-201。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文章相关信息。
近期研究热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本站将立刻清除。